对于一个新手咨询师来说谈这个话题好像有点大,但是我还是想用我这些时间的理论和实战,来总结下,在将来随着资讯时长的增长再来验证下。

首先说下我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呢?

我是一个好奇的宝宝,从我高中对心理学感兴趣,再到今年对心理咨询感兴趣,再到已经开始实战,我心理就有一个疑问,那就是心理咨询是怎么起到作用的,是怎么把来访者治疗好的?

于是带着这个疑问,我昨晚深夜在群里圈了下我的督导,问出了这个问题。

我问:
这个我一直没想通,就聊聊天来访者就改变了,从认知疗法能解释部分,但是不能解释全部。
我是这样认为的,我们得知道我们是怎么改变来访者的,怎么做才能对来访者有帮助,才知道怎么去引导来访者,不然就真成聊天了,改变认知,建立新的认知,是我目前能想到的,但是这好像有些来访者并没改变认知,但是好像咨询又起到了作用
不知道这算不算钻牛角尖哈

老师说:
发泄,找到原因,改变认知,改变行为……以上一种或几种都可以改变
都可以有效果

我又抛出了问题:
今天在看精分的资料,他又提出了精分的观点,就是 其实我们咨询就是在 借助语言的渠道 让来访者在发泄情绪

老师说:
发泄是同样解决毕经环节,但绝不是目标
我不认为发泄就是疗效,那我们三陪了😝
三陪: 陪聊,陪时间,赔了效果

我最后的感觉就是, 我咨询师像医生看病一样,不同情况,得开不同的药,而这个要就得要咨询师去挖掘发现,可能是不同的疗法,也可能是发泄,但是咨询的最终目标不是发泄,不然就真像老师说的成三陪了。

咨询是一定要有目的的,就像去医院看病一样,是一定为了治病或者检查病去的。

我们每一场咨询的来访者都不一样,我们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,用不同的疗法或者方式去引导来访者成长,而不是喂饭似的给他出主意,那或许可能暂时解决了问题,其问题的根没找到,还会复发的。